美麗寶島台灣,位於亞熱帶地區,氣候溫暖且濕度高,先天上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真菌生長的環境。三、四十年前,台灣山區的農夫都知道怎麼在深山枯木上尋找與採摘銀耳,然後以高價售出,貼補家用;這時候也有少數的農夫嘗試在椴木上栽培銀耳,但是因為銀耳的生長環境嚴苛,只有溫、濕度與二氧化碳固定在一定範圍內,才會生長,因此銀耳產量非常少,品質也不穩定。
福建古田縣,在1980年前後,突破了椴木栽培模式,改以棉仔殼為栽培基質,縮短了銀耳的生長週期、穩定了銀耳的品質、也大幅提高了銀耳的產量,在一傳十、十傳百之後,古田民眾因此致富者比比皆是,全縣瘋狂地投入了銀耳種植產業。隨著市場的開拓,銀耳的需求量大增,肥料與農藥開始被大量使用在銀耳的栽培過程中,更大朵的銀耳與更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不斷地被開發出來,大陸銀耳更被烘乾輸往國外,席捲了全球超過90%的市場。各國原生的銀耳,就在中國廉價銀耳的強攻下,農夫棄種、技術流失、人才不再、菇舍荒廢;再加以全球工業化、溫室效應、聖嬰現象、原始森林大量被開發等,破壞了銀耳億萬年以來進化所熟悉的環境,各國原生銀耳逐漸消失,崇山峻嶺中再也難得一見野生銀耳,台灣自不例外。
大陸銀耳肆虐各國原生銀耳的同時,許多不利的消息與證據卻陸續被提出。首先是以棉仔殼為栽培基質,社會上普遍認為這會有棉酚殘留的疑慮,而棉酚是毒性物質,會造成人體紅腫出血、食欲不振、神經失常、體重減輕、影響生育力等。其次,為求銀耳長的既快又大,化學肥料被大量地使用,有害人體的成分被銀耳吸收後並不會立即排出,銀耳經常被檢出含有重金屬也就不足為怪。第三,銀耳極為嬌貴,很容易雜菌感染,又因銀耳會發散香味,很容易吸引蟲子啃食,為避免雜菌與驅蟲,噴灑農藥經常被視為理所當然,不幸的是,這些農藥又難以清除。最後,為求銀耳能夠飄洋過海,將銀耳乾燥是最常採用的方法,而以硫磺燻乾成本最低最為簡便;此外,烘乾後的銀耳顏色偏黃,不肖業者會使用二氧化硫或雙氧水來漂白加工,而二氧化硫易引起哮喘、嘔吐、呼吸困難,氣喘患者甚至有休克疑慮。
林俊義博士,時任農業試驗所所長,感嘆於台灣一直無法人工栽培銀耳成功,反而任由大陸黑心商品橫行,危害國人健康,乃致力於本土銀耳的研究。2008年,林俊義博士從農試所所長退休,隨即接受亞洲大學創辦人 蔡長海博士的邀請到亞大任教,並擔任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與健康學院院長,並在亞洲大學成立了「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」,其目的除了培育食藥用菇類的研發人才外,更期望藉此平台開發出台灣人工栽培的品種以及食藥用菇類的應用,尤其是銀耳。林俊義院長為了尋覓最優質的台灣原生銀耳品種,走遍了台灣各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,雪山、阿里山、梨山、玉山,甚或以物種豐富著稱的陽明山,都有他的足跡。到了2011年,林院長總共找到並帶回來四十多種原生銀耳,其中最令林院長抱以厚望的是他在阿里山上無意間的一個轉身,發現一截櫻花枯木上的那朵潔白如玉的銀耳,就像是前世姻緣般地一眼瞬間就完全吸引了他的目光。這40多個原生種銀耳,透過實驗室的篩選,最終挑出了一個無論顏色、氣味、形狀、成份、健康程度都是最上選的品種,竟然就是那個從阿里山上帶回來的親密愛人。這個阿里山來的嬌客,因為當初選種時編號為第8號,銀耳的英文名又為「Tremella fuciformis」,故以「T8」為名。
「亞大T8銀耳」,是以林俊義院長帶回來的「T8」銀耳為母種,再經亞洲大學「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」與偉裕生技全體研發人員優化多年後的新品種,多醣體含量高達60%,幾乎是過去的2倍。此一銀耳的栽培也頗費心力,他採用鋸木屑為基質,接菌在專利栽培瓶中,栽培過程全面溫、濕度與二氧化碳含量自動環控,不使用肥料、農藥與漂白劑,克服並改善了所有過去消費者會擔心的問題。在林俊義院長帶領的團隊的努力下,台灣銀耳終於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,也帶給了台灣人安全與高品質的養生聖品-「亞大T8銀耳」。